社会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NO.2497-波兰不换首都文字:无梦校稿:朝乾/编辑:蛾本期内容由地球知识局与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联合制作信步走在波兰首都华沙的老城区,仿佛步入了一个时空隧道。旁边缓缓驶过的马车,马蹄发出声声脆响。沿着著名的皇家大道漫步,周围各式各样的古建筑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壮丽的皇家城堡,曾经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今日新闻网-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NO.2497- 波兰不换首都

文字:无梦

校稿:朝乾 / 编辑:蛾

本期内容

由地球知识局与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

联合制作

信步走在波兰首都华沙的老城区,仿佛步入了一个时空隧道。旁边缓缓驶过的马车,马蹄发出声声脆响。

沿着著名的皇家大道漫步,周围各式各样的古建筑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壮丽的皇家城堡,曾经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而现在,它是一座博物馆,向游客展示着波兰的文化和艺术珍品。

位于华沙老城区的城堡广场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圣诞节期间的皇家城堡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庄严的圣约翰大教堂是华沙老城区的另一座地标建筑。这座红砖碧瓦的大教堂不仅在波兰历史上长期作为宗教和政治的活动中心而存在,还曾经见证过多位国王的加冕仪式。当肃穆的钟声沿着华丽的长廊传遍教堂的每一个角落,徜徉于其中的参观者便能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感受一下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华沙老城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交融,历史与文化的交汇;既可以 " 发思古之幽情 ",又能享受到当下的美好。这片城区,承载着波兰人民的记忆和骄傲。

然而,你眼前的这片古老城区,实际上只有 70 多年的建成史,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二战中,华沙经历了血与火的浩劫,但是在波兰人民的努力下,这座城市涅槃重生,迅速恢复了以往的魅力。

华沙老城区一角▼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华沙的末日

事情要从 1939 年 9 月开始说起,当时,复国仅 20 余年的波兰遭到纳粹军队的突袭,首都华沙沦陷,政府也不得不流亡英国。

到 1944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苏军的攻势几乎将德军完全逐出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兵锋距离华沙已经不远,解放似乎指日可待。

为了响应苏军的攻势,同时也是为了在战后谈判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决定在华沙发起一场武装起义,解放自己的国家。

" 武装起来!"

1944 年,波兰救国军宣传海报▼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8 月 1 日,代号 "W 时刻 " 的华沙起义正式开始。但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只有 25000 名波兰救国军将士抵达了起义位置,且他们中只有 10% 的人武装有手枪和步枪一类的热兵器,大部分人只能靠自制手榴弹和铁锹一类的冷兵器与德军作战。

起义期间,波兰人打得很顽强▼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当华沙起义的相关消息传到柏林后,希特勒勃然大怒,他不仅调集重兵,下令德军在坦克、装甲车和空中支援的掩护下尽快剿灭起义者,还发布了 " 不留一个活口,将城市夷为平地 " 的残忍命令,而纳粹匪徒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也 " 忠实 " 地执行了这一命令。

暴露在德军炮火下的华沙▼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在后续的起义过程中,大量救国军士兵和普通市民惨死在德军的枪口之下,奸淫掳掠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连挂有红十字标志的医院都遭到了德军的轰炸和进攻,很多医务人员都被德军不分青红皂白地枪杀。

仅在沃拉一个区,就有超过 4 万名波兰人被德军拖出房屋、无差别地集体枪决,华沙城内一时哀鸿遍野。

历经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后,起义军的弹药和粮食已经消耗殆尽,无力继续作战,于 10 月 2 日缴械投降。轰轰烈烈的华沙起义最终失败了。尽管华沙起义已经被镇压了下去,但纳粹对华沙有组织的破坏还远未结束。

为保卫华沙而战死的波兰士兵之墓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为了贯彻希特勒 " 杀一儆百 " 的命令,德军在屠杀完被捕的起义军成员后,约 55 万华沙市民和 10 万郊区居民被德军押上乘上火车,送往位于华沙不远处的普鲁什库夫市集中营,华沙变成了一座鬼城。

随后,德军派出了工兵小队,有计划地拆毁和焚烧华沙城内的重要建筑,包括华沙大学和华沙理工大学在内的高校、波兰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大型私人图书馆在内的文化设施。

包括扎莫伊斯基宫、老城市场、皇家城堡、华沙大厦在内的一系列地标建筑更是得到了 " 重点照顾 ",要么被放火烧掉,要么被迫击炮和坦克炮弹击中,无一幸免。

一场浩劫▼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两个月后的 1945 年 1 月 17 日,等到苏军跨过维斯瓦河时,那座曾经洋溢着艺术和人文气息的城市已然不见了踪影,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一座座焦黑破败,甚至还冒着黑烟的建筑物废墟,这里残存的居民已经不足千人。

根据战后的统计,华沙老城区超过 85% 的建筑都遭到了破坏。987 座历史建筑中,有 782 座被完全摧毁,141 座被部分摧毁,只有 64 座尚且完好。另外,约有 15-20 万波兰人丧生,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华沙,满目凄凉▼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重建还是迁都?

二战结束后,面对满目疮痍,究竟该如何处理这座几乎被从地图上抹掉的城市,成了一道摆在波兰政府面前的难题。

一部分政府成员认为,华沙遭到的破坏太过严重,已经很难修复,倒不如把首都搬迁到罗兹去,毕竟那里是波兰最大的工业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底子,而且没有受到太大的战争破坏,适合成为波兰的新首都。至于华沙,就让她维持原状,改建成为战争纪念馆,让后人铭记二战的残酷。

华沙起义纪念碑▼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不过,经过深思熟虑后,波兰政府还是决定按原样重建华沙老城区,并否认了迁都的提议。

这是因为,华沙本就是承载着波兰历史记忆和人民深厚感情的历史古城,她既见证了近代以来波兰的国运沉浮,又是起义军将士竭尽全力要保卫的地方。重建华沙,有利于团结整个国家。

华沙老城区一角,今昔对比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另外,由于在二战后波兰的领土整体向西进行了平移,波兰政府需要为原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人口安排工作和住处。于是,以工代赈,让约 600 万背井离乡的波兰人重建被毁的华沙,就能同时解决这两项问题。这显然是个极具性价比的选项。

于是,重建华沙的运动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开展了起来。在时任华沙市长玛丽安 · 斯皮查尔斯基的牵头下,华沙重建办公室成立,负责把控重建过程中的政策导向、资金使用、人员协调等问题。

参与重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在这一时期,波兰工人党领导人、波兰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波莱斯瓦夫 · 贝鲁特为了促进华沙的重建,还推动波兰国民议会批准了一项《华沙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法令》,将华沙的大部分土地国有化,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建过程中会因为建筑物产权引起的扯皮,客观上大大加速了华沙重建的速度。

在政策到位后,为了还原华沙老城区的面貌,华沙重建办公室分出了包括研究和科学工作室、历史城市规划工作室、历史改造和重建工作室、历史拍摄工作室、历史摄影工作室和历史建筑监督室等众多部门,力求从多方面了解到老城区被破坏前的样子。

实地勘察建筑的损毁情况▼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华沙速度

值得庆幸的是,华沙理工大学教授扬 · 扎赫瓦托维奇在战争期间,曾出于研究目的,领着自己的学生在波兰各地对古建筑进行实地勘测,留下了大量详实的一手数据。

其中包括被德军摧毁的圣约翰大教堂和华沙老城广场等知名建筑。在他的帮助下,圣约翰大教堂也完美重现了 14 世纪的面貌。

重建教堂,更是重建信仰与希望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在重建过程中,华沙还用上了 18 世纪的油画。1770-1780 十年间,意大利画家贝纳尔多·贝洛托受时任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邀请,担任了宫廷画家一职。

这位画技高超的艺术大师在履职期间,曾以华沙的市容市貌为模板,创作了共计 26 幅相关画作,几乎完美再现了当时的华沙。

贝纳尔多笔下的华沙▼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这批珍贵的画作几经流转后,不光回到了波兰,还成为了华沙人重建自己家园的重要依据,想必贝纳尔多和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也万万预料不到这一点吧?

圣十字圣殿,华沙最著名的巴洛克教堂之一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抱着 " 一定要尽快重建华沙 " 的念头,当年的波兰人和归国侨民日以继夜地劳动着,很多当地的居民和大学生都会在自己闲暇时去工地上帮忙搬砖推沙子。

信念,是最强大的动力▼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在国家的政策倾斜,专家对细节的精确把控,以及波兰人民的辛勤劳动之下,仅仅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一座几乎完美还原了战前华沙样貌的城市,从瓦砾中拔地而起。人们十分骄傲地称其为 "华沙速度"。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华沙的重建严格遵循了历史风貌,在进行严格考据之余并没有引入任何猜测性因素,较好地保持了历史的原汁原味。华沙重建的宝贵经验,值得许多历史遗迹的国家借鉴与学习。

华沙老城区,很有历史感▼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建筑的色彩对比,十分明快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1980 年,一贯秉持 " 世界文化遗产应当坚持原真性 " 标准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将 "华沙历史中心" 收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还称赞这次的重建是 " 一个全球杰出的文化重建的象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如今,漫步在华沙老城区的街头,一幢幢的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随处可见,但当地的向导每次都会在一扇看似不太起眼的拱门停下脚步——它的上半部分满是弹坑和弹孔,仿佛前一秒才从战火弥漫的废墟中被人捡起;下半部分却浑圆平整,寻不到一丝硝烟的气息。

或许,每个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能透过这扇门,翻开一本名叫《波兰》的厚重历史。

写在结尾

地球知识局开辟了一个新阵地——知识星球!

在这里你将——

①收到一些我们因种种原因没有写成推送,但有趣有用的选题;

②跟经验丰富的地理老师一起交流地理学习诀窍、答题技巧;

③在中学地理和历史课本之外,做进一步拓展知识储备;

④和我们的创始人、团队、作者、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直接交流知识、心得与人生经验;

⑤拥有高质量的讨论环境,认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群友。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加入地球知识局的知识星球,长按下方二维码,登录并点击" 立即加 99 星钻 "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 "99 钻 " 就是 99 元。

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 app,进入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星球和内容啦

快来扫描二维码,一起玩耍!

目前早鸟票价,订阅一年只需 99 元

参考资料:

1.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END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扩展阅读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波兰,决定不换首都了

猜你喜欢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