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以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为研究对象,揭示出彗星表面的喷发活动受到彗星成分、与太阳距离、彗核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一研究对将来开展彗星空间探测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史建春介绍,彗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下的残骸。它们较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今日新闻网-星空有约丨这两颗彗星的“秘密”被发现了!,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以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为研究对象,揭示出彗星表面的喷发活动受到彗星成分、与太阳距离、彗核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一研究对将来开展彗星空间探测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史建春介绍,彗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下的残骸。它们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早期遗留下的原始信息,对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彗星内部含有大量易于挥发的水冰和气体冰,受太阳辐射等影响,它们升华并裹挟着大量尘埃从彗星表面喷发,形成巨大的彗发和彗尾。这种喷发特征被称为彗星的活动性特征,结合轨道数据,天文学家可以推演出太阳系早期的形成环境和演化规律。
此次,科研团队以我国最早发现的两颗彗星 " 紫金山 1 号 " 和 " 紫金山 2 号 " 为对象,首次定量展示了轨道变化对彗星活动性的影响。研究显示,这两颗彗星在 2009 年近距离飞越木星后,受木星引力影响,它们的近日距明显减小,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明显增加。这激发了彗核表层下更深层物质的升华,使得彗星的喷发等活动也明显增加。
此外," 紫金山 2 号 " 和其他彗核直径较小的木星族彗星相比,活动性明显更强。这说明彗星的活动性除与彗星的日心距及成分相关外,还与彗核大小有关。
"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最新的彗星物理性质和活动性参数,对进一步研究彗星的活动性规律,乃至将来开展彗星空间探测计划,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史建春说。
相关研究已于近日刊发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和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一审丨编辑 孙悦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源于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
作家 :明眸善睐 阅读:16
作家 :余生不走感情路 阅读:16
作家 :即时娱乐 阅读:103
作家 :我的爱已过期 阅读:31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纺织服装业是泰安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