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在苏桂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陪同下,3月初,江苏句容籍烈士张靖华的幺弟、80岁的张映奎带着孙子张博闻,朝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缓缓拾级而上。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见",他们足足等了73年!△张映奎在孙子张博闻和旁人的搀扶下爬上楼梯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29师、137师等部队南下,在剿匪斗争中,野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今日新闻网-跨越时空73年的“相见”,他们等到了!,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现代快报讯 在苏桂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陪同下,3 月初,江苏句容籍烈士张靖华的幺弟、80 岁的张映奎带着孙子张博闻,朝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缓缓拾级而上。这场跨越时空的 " 相见 ",他们足足等了 73 年!
△张映奎在孙子张博闻和旁人的搀扶下爬上楼梯
1950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 129 师、137 师等部队南下,在剿匪斗争中,野战部队李金标等一批指战员及罗桂香等 120 多名同志壮烈牺牲,其中就有句容籍战士张靖华。
一字之差,寻亲路走了 73 年
2022 年,广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发布了为烈士寻亲的公告,句容籍烈士张靖华 ( 碑名张靖英 ) 也在其中。收到公告的句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负责、核查档案,并及时转发了寻亲信息。
消息一经发出,便收到句容经济开发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回复:" 辖区烈士名单中也有位‘张靖华’,家中有个弟弟张映奎。" 收到消息的句容市退役军人优抚和褒扬科科长孙维波立即前往核实。
一脸错愕的张映奎得知寻亲团来意后,深情讲述了埋藏在心底几十年的遗憾:听母亲讲,二哥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刚入伍时还有几封书信报平安,后来就没了音讯。
" 也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抱着这份念想,每逢过节,母亲都要留副碗筷给二哥,直到 1957 年收到烈士证,才相信二哥已经牺牲。" 张映奎回忆,母亲去世前反复叮嘱自己要找到二哥的安葬地。由于当时交通、通讯等因素的,几十年过去了,始终音讯皆无。
" 曾经,父亲的朋友到朝鲜旅游时,在革命纪念碑下看到烈士‘张靖华’,就立即联系了我们。经核实,该烈士籍贯非江苏,信息再次中断。" 张博闻说,根据广西的反馈,墓碑上写的是二爷爷入伍时的另一个名字——张靖英。没想到,一字之差,全家找了 73 年。
千里跋涉来到埋葬地
二哥张靖华参军时,张映奎才五六岁,对二哥的记忆很模糊,有生之年去祭拜下,是他最大的心愿。句容、广西钦州两地相关部门携手,2023 年 2 月 27 日到 3 月 2 日,圆满完成了这场跨时空 " 相见 "。
收到前往祭拜的通知后,80 岁的张映奎拎着铲子围绕着小区寻找合适的 " 门前土 ",想洒在墓前,让二哥记得 " 归家路 "。
△在二哥的墓碑前,张映奎止不住悲伤
" 总想多带些东西看哥哥,觉得带少了,又觉得没带对。" 张映奎随身带着行李箱,除了几件换洗衣物,里面塞了 3 盒密封的祭品,还有一包叠好的纸钱放在行李箱正中间,叠纸钱的方法是他母亲教的。
3 月 1 日上午 9 时许,经过了长途跋涉,又爬了数十级台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张映奎来二哥墓前蹲下,泪眼婆娑,一笔一划摸着墓碑上的名字,颤抖的嘴角挤出一句:" 二哥,兄弟带着孙子来看你了。家中一切安好,放心吧,家里没忘记你!"
△张映奎和孙子张博闻在墓碑前祭拜
三鞠躬后,张映奎从墓旁徒手挖出了些土,打算带回家,洒在父母公墓旁。
为了相隔久远的 " 团圆 ",寻亲脚步不停歇
白头皓首,阴阳相隔。团圆,这种寻常人家拈手可得的幸福,对这些英烈和他们的后人而言,却奢侈不可得。
现代快报记者从句容市兆文山烈士陵园获悉,近代以来,句容登记在册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留有姓名的烈士有 638 名,这些烈士中,还有一部分尚未找到后人亲属。
△张映奎、张博闻在寻找亲人的名字
" 时间不等人。" 句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潘海风表示,随着对烈士尚有记忆的亲属带着眷恋和遗憾相继逝去,第三代之后的亲属寻找的动力也会减弱,再 " 团聚 " 的几率会更低。
为烈士寻亲就是和时间赛跑,据统计,近三年来,句容已成功为 12 句容籍烈士寻亲。
潘海风表示,今年,该局将根据前期摸排信息,计划前往山东青岛、江苏射阳核实烈士信息,寻亲的脚步不会停,愿英烈早日魂归故里。
通讯员 明庭舒 林传胜 孙维波 现代快报 + 记者 曹德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源于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
作家 :视窗在线 阅读:1
作家 :假期快到碗里来 阅读:112
作家 :征骨岁月 阅读:52
作家 :行云流水 阅读:27
现代快报讯深色西装搭配深红色领带,微笑着挥手,向大家致意…....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