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银行遭遇资本补充“大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植上海报道商业银行赎回“永续债”悄然拉开序幕。近日,中国银行决定全额赎回2019年发行的400亿元永续债。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中国银行,还有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等在今年陆续面临永续债赎回权行权日,金额接近5700亿元。一位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认为,不排除其中多家银行会选择赎回永续债。这背后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今日新闻网-银行遭遇资本补充“大考”,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商业银行赎回“永续债”悄然拉开序幕。

近日,中国银行决定全额赎回2019年发行的400亿元永续债。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中国银行,还有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等在今年陆续面临永续债赎回权行权日,金额接近5700亿元。

一位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认为,不排除其中多家银行会选择赎回永续债。这背后,是这些银行基于调降发债融资成本的考量。前些年,银行永续债发行利率相对较高,随着近年相关部门多次降准降息令当前永续债发行利率相对较低,不排除这些银行打算用“低息新发永续债”替换“高息以往永续债”。

在他看来,若银行永续债仅仅赎回但不续发,必然会降低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这与当前银行急需补充资本的大趋势显得“背道而驰”。具体而言,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与《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的双重压力下,无论是国有大型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面临较高的资本补充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1月26日晚,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发行规模不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TLAC非资本债券,所募集资金用于补充中国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目前,这项债券工具的发行包括境内外市场,期限不少于1年期;损失吸收方式是当中国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通过减记的方式吸收损失。

记者获悉,当前金融市场普遍预期其他国有大型银行也会很快发布各自的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以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要求。

上述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记者指出,当前或许也是银行发行永续债与TLAC非资本债券的“窗口期”。一是权益类市场低迷令大量资本从股市转投债市,令这些债券发行能赢得更多资本的积极认购,二是受城投债等品种价格大涨影响,当前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资产荒,令新发的银行永续债与TLAC非资本债券容易成为各类资本的新配置对象。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发布报告指出,综合考虑过去数年银行二级资本永续债的净供给情况、2024年的到期压力、进一步补充资本需求等因素,预计2024年银行永续债的净供给或达到2000亿元,若将到期等额续作等因素纳入,今年银行永续债总发行量或达到约7700亿元;此外,二级资本债总发行量或达到约9500亿元。

“考虑到永续债供给增加,资金方也会择优投资,这意味着中小银行需适度抬高永续债发行利率,或许才能赢得资金青睐。”前述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认为。

银行缘何急需补充资本金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银行发行首单永续债起,其他国有大行、多家股份制银行、不少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也相继发行永续债。

通常情况下,银行永续债的赎回权周期为3年或5年。鉴于2019年共有15家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发行规模为5696亿元,按照永续债发行条款,这15家银行均在2024年迎来永续债赎回权行权日。

目前,中国银行已率先决定赎回400亿元永续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今年银行或一面赎回高息存量永续债,一面新发低息永续债,以维持资本金相对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此前表示,永续债作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一种工具,计入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在永续债到达赎回期并被赎回后,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将会减少,这可能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不过,就市场实践而言,不少商业银行已提前向监管部门申请了资本补充债的发行额度,预计永续债赎回前后,他们会新发资本债进行补充,令商业银行整体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此外,商业银行在管理流动性方面也会采取相应的计划和措施,确保永续债赎回不会对其流动性造成明显影响。

比如中国银行已获批发行4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其中包括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券,且中国银行可以在2年内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完成发行。农业银行也获批发行4500亿元资本债,可在两年内随时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记者获悉,银行之所以采取上述操作,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降低永续债发行融资成本的考量。由于今年永续债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前些年,他们通过新债替换旧债,能有效降低债券利息支出。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银行新发的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规模,将远远高于赎回量。”前述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记者指出。这背后,是一系列监管新规令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日益强烈。比如中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需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比率要求。目前,TLAC监管指标有两个:一是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2025年须达到16%、2028年须达到18%;二是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2025年须达到6%、2028年须达到6.75%。

此外,今年1月初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也对不同规模银行资本质量与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都令国内绝大多数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需求。

中信证券此前发布报告指出,考虑到近年相关部门积极引导银行降低融资成本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信贷净息差已有所收窄,仅仅依靠银行内生利润增长以及到期资本工具续发,很难完全满足新的银行资本监管要求,急需“外部力量”支持。

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测算,2024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规模约为1.71万亿元,净融资规模达到约5981亿元,且二级资本永续债净供给量与过去数年相当。

一位中小银行人士向记者直言,目前他们正加快发行永续债的步伐。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信贷坏账压力有所增加,目前银行内部也急需补充更多资本金“核销”坏账压力以确保稳定经营同时,进一步满足相关部门的银行资本金监管要求。

银行发行永续债迎“窗口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或许是银行发行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的“窗口期”。

一位债券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尽管众多银行都存在较高的补充资本金需求,但鉴于大量资本正从股市流向债市,加之去年银行永续债市场表现较好令理财资金配置商业银行永续债意愿有所上升,目前或许是银行低息发行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的不错时间点。

记者多方了解到,由于权益类市场低迷,越来越多资金正纷纷弃股投债,令债券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资产荒”,导致大量资金不得不涌入国债市场,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迭创新低。在这种情况下,若银行新发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利率能相对较高,很容易获得众多资本追捧。

上述债券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银行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主要由银行认购持有到期,但如今,债券型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公募基金都考虑加大这类债券的配置力度。毕竟,在城投债价格大涨后,市场找不到收益相对较高的债券类资产,令利率相对较高且投资安全性较好的银行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城投债”。

前述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鉴于大型银行的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发行利率相对较低,他们正打算投资中小银行的相关债券,原因是后者发行利率更高。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他们已根据资本充足率安全边际、当期收益率点位、过去一个月的利差收窄幅度、成交量等四个维度,筛选存在较高回报率且投资安全边际较好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新发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进行认购配置。

他直言,此前各类资金对“市场下沉”策略一度相当谨慎,因为若中小银行遭遇经营风险,二级资本债投资款就可能用于资本减记,导致投资机构遭遇损失。但如今,随着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越来越多资金反而将中小银行高息永续债视为博取高利息回报的重要投资标的。

银行遭遇资本补充“大考”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猜你喜欢YOU MAY LIKE